溶氧電極在水質監測等領域應用廣泛,但在使用過程中常出現一些故障,影響測量結果的準確性,了解這些常見故障及維修方法十分必要。

一、常見故障
1.讀數不準確:
①溫度不穩定會使測量結果產生偏差,因為電極測量受溫度影響,需要使用溫度穩定器或校正溫度系數。
②高鹽度環境下,測量結果也會受影響,可能需用低鹽度標準溶液重新校準。
③水中污染物附著在電極上,或者電極與溶液間存在氣泡、異物,會導致讀數不準確甚至出現“漂移現象”。
④電極老化后,響應速度變慢,讀數也不準確。
2.導電率不穩定:
電極與溶液間存在氣泡或異物,會使導電率不穩定,導致電極讀數不準確甚至“漂移”,這種情況可能需要清洗電極或更換新電極。
3.測量值異常:
電極帽上表層沾染、薄膜受損、電極帽工作壽命已盡、電極帽內側和電極頭沾染且固定圈未旋緊、溫度顯示不正確(溫度探頭浸入深度不夠或受損)、未套上電極帽、未識別到電極帽、電極帽損壞等情況,都可能導致測量值出現異常,如測試值太高或太低等錯誤信息。
二、維修方法
1.針對污染物與氣泡:
對于電極上有污染物附著的情況,若是普通電極,可使用清水沖洗,切勿用手或其他硬物擦拭電極膜帽;若是光學溶氧電極,使用前檢查外觀,用ArcAir或平板連接查看性能指標,指標低時更換光氧膜帽,安裝時注意規范,不能向膜帽中添加電解液,內部污染時用鏡頭紙擦拭玻璃視窗。
2.電極老化與再生:
電極老化時,一般1年左右可進行再生,包括更換內部電解液、更換膜片、清洗銀電極,若銀電極有氧化現象,可用細砂紙拋光。
3.其他情況:
若是溫度相關問題,要確保溫度探頭浸入深度足夠,受損則送回維修;未套上或未識別電極帽時,進行相應安裝或更換;電極帽損壞則更換電極帽。同時,要定期清洗電極(1-2周一次)、校驗零點和量程(2-3月一次)、再生電極(1年左右一次),發現電極泄露時替換電解液。